【眼球】
今天聽到一個很浪漫的比喻,是這樣說的: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得很清楚,是因為眼球看不到自己。如果眼球看得到自己,像是視野出現一些殘影,那就是眼睛出了問題。
就像我們人,如果只看得到自己,常常會變得斤斤計較、鑽牛角尖,產生很多情緒,變得不快樂。但是我們如果想著周遭的人,想著整個社會,甚至是地球宇宙,那麼我們的世界就跟著開闊了起來。想著如何讓好事發生,想著讓身邊的人開心。感受到自己的渺小,很多執著的事情也就變得不重要了。
前幾天臉書跳出好幾年前畢業典禮的影片,看了螢幕中意氣風發笑瞇了眼的自己,突然有很多感慨。
那年春天,櫻花綻放,我以為自己站在人生的最高點。順利在日本的學校畢了業,考過了日本牙醫師國考,Match上了第一志願的醫院。終於,我也擁有自己的白袍,開始了屬於自己的行醫人生。
然而,之後的生活並不是這麼浪漫。
第一年在口腔外科的生活,充實而緊繃。每天很開心,但是也承受著極大的壓力。不過前一天晚上喝到多晚(還是要說早?),我都可以在早晨同一時間驚醒。準備早餐整裝完畢,即使常常緊張的想吐,但我還是會在鏡子前面,擠出一個大笑容,對自己說:可以的,今天也一定沒問題的。
那時的我,得意洋洋的從學校畢業,以為自己很厲害,結果到了臨床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。日本的工作文化也大大衝擊我,每天學習著如何當個合格的「社會人」。那樣想像與事實天差地遠的打擊,讓我每天在挫折的泥沼當中前進。
雖然那段時間,常常會很焦慮低落,但是也讓我迅速成長,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觀。有了一些實力和能力,心裡變得強壯,可以做更多的夢,去到更遠的地方。
也讓我知道,很多事情是急不得的。有時候要有耐心,要給自己時間和空間,有一天,就會像吃到蘑菇的超級瑪莉一樣,咚咚咚的壯大。
最近在看美國前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寫的”Becoming”中譯為「成為這樣的我」。看到一段非常感同身受的話,她寫道:
『現在的我認為,大人能問小孩最沒用的問題就是:「長大以後,你想當什麼?」彷彿認為長大是有盡頭的,彷彿到了某個時間點就能功成名就,而那就是人生的結局。』
在我長大以後,達成了曾經以為很艱難的目標,更發現,世界這麼寬闊,我有好多可以做的事情,我要把幸福帶給很多的人❤️
今天的你過得好嗎?希望我們都平安健康,大家一起守住家園:)